2008-06-29

超現實殺手童話 [濫看]

即使位處歐洲的中心點,大部分旅人還是會過門而不入這小得被形容作 “just like a village” 的小國比利時;故主角 Ray 說 “I didn't even know where Bruges (比利時城市,中譯名為布魯日) was” 時自然是聲大夾惡理直氣壯 (只恨 Belgium has always been underrated)。


殺人任務完成,老闆命二人 “著草” 往 Bruges 當旅客兩星期;中年搭檔醉心文化旅遊,壯年殺手心有戚戚然心焦毛躁。中世紀色彩濃厚的 Bruges 向有北方威尼斯之譽,套殺手首領的話就是 “a fucking fairytale”,中年搭檔卻被授命在童話仙境內處決誤殺小孩的主角。詭異如東歐童話的構圖 —— 超現實的古樸城鄉,寧謐背後暴力暗伏伺機突起,諧和之中的暗湧陰森得讓人抖顫。



緊湊的劇本造出強烈的對比,表面的平和跟局中局裡逐漸形成的張力雙線並行;截然不同的兩種節奏如主旋律與伴奏般協調著,只是畫面上的平和實際上是伴奏、暗藏的殺機才是主旋律。巧妙的佈局設計與心思跟導演 Martin McDonagh 獨特的個人風格 —— 粗獷俗氣的用詞與濃烈的愛爾蘭氣息揉合只此一家的黑色幽黙感與符號搬弄,塑造出影片獨特的電影語言。

看戲改不了壞習慣,總是很留意各種一閃而過短暫出現的小道具跟煞有介事的台詞,邊看邊臆測這些暗暗埋下的伏線將何時以何種姿態出現;近乎 obsess 的推理遊戲若遇上喜歡玩符號的導演就更變本加厲。幸好愛玩不等如亂玩喪玩,銀幕上看到的小道具跟各種族人物代表的意義都拿捏得恰到好處不過火 (拿各種國藉人種開玩笑更稱得上絶),沒有過量得令觀眾大腦堵車,也沒有刻意為玩而玩惹人反感。

如以被誤殺的小男孩手上的紙片帶出全片的氛圍 —— 1. Being moody 2. Being bad at Maths (bad at calculation?!) 3. Being sad 就很切合此片塑造出來的懸念。最後一幕通過殺手首領誤殺 midget 的橋段化解主角內疚心結的舖排見其高明,當中訊息 “you gotta stick to your own principle” 更是令電影變得不囿於暴力反而是極度有型的點睛戲法。

對白Witty、節奏明快的 In Bruges故事發展之峰迴路轉在在使人有驚喜;就是不愛暴力,單是漂亮得要命的 Bruges 也是超值得看。


*Imdb 的有趣統計:
In Bruges 片長 107 分鐘,對白內容出現了 -
1. Fuck - at least 130
2. Cunt - 11
3. Shit - At least 25
4. There is a large amount of milder profanities and obscenities as well throughout.
5. And potentially offensive remarks about disability


Background Music: Something About Us – Daft Punk

2008-06-27

Dimple or nipple? 你快樂還是我快樂? [濫看]

開始的時候很好、甚至是好得超乎想像,不知道何時卻開始不怎麼樣;當兩個人都在想辦法,總是好的出發點結果竟是膠著於困難的節眼走不出來。友說,曾很愛很愛一個人,可是彼此之間根本不配合,只是因為很愛很愛才多辛苦都努力委屈。

可惜有些事就是努力不來。

二十出頭兩對情侶,為令關係重拾生氣可持續發展心大心細參加 group sex 歷奇;當心底話都以為掏盡卻無用,伴侶交換竟讓四人坦白看清底線以後慾望以外的赤裸真相。放手或留下,是懂得放手不執迷或重新領略事情的本質,身體原來早已有答案。

Sex & Breakfast 談性不色情,導演老老實實通過微妙的顰笑舉止透露男女關係的倪端;細緻舖排的小口角與間場閒角帶來的小插曲讓影片看來更富真實感,一眾年青演員亦交足內心戲演活男女情色關係裡的掙扎與衝突;當中 Ellis (Kuno Becker) 跟 Renee (Eliza Dushku) 的部分更是處理得尤其出色。


探討兩性關係的題材要取得平衡不易,意識大膽卻需以含蓄手法表達更如高空踩鋼線;Sex & Breakfast 以半生不熟愛刺激的廿來歲來做實驗卻成功到位地說到命題的核心,言簡意也賅。然而說這戲最好的地方,卻是它把觀眾都帶回過去、那日子無憂簡單的歲月裡重新記起事情的原始面貎;而末了又留一點白,給大家空間繼續思考。


假設性問題問了沒意思,可在愛與被愛、生活與滿足之間,人的選擇都那樣理智嗎?



Background Music: Tonight Tonight – Smashing Pumpkins

2008-06-24

然後可否有然後 [濫看]


在美國公路安排多種族相處,未必要撞車,導演舩橋淳在他第二部作品裡,就安排一個尋妻的巴基斯坦男人,一名來自日本的流浪旅人(小田切讓),以及流連旅車公園的本地少女,在好多個世紀前的大河地,現在美國的西南部馳騁。找到了妻子的下落總算心安,她與當地一名男人開展新生活;那麼車中三人,又憧憬怎樣子的新生活?原來大峽谷是個寓荒涼於豐盛的象徵,放下懷疑眼神,走出成見,不妄自加諸他人,心靜悄然出現。影片節奏自成一格,攝影之美使人屏息。
有些人我們一直想遇上卻總是不夠運錯過了機縁,有些人因縁際會碰上了卻可惜時間地方都不對。因為有限期,我們不敢妄圖然後之後的然後;有人因此不計後果得盡歡時且盡歡,有人瞻前顧後而不忍捏傷。人總想知道真相,儲在各人身上的年月卻槉梏著思想的交合。短暫聚首扭曲現實,沒有身份沒有過去同一時空裡一同努力朝目標邁進,刻骨銘心由來放下久披的外殼坦誠面對真實的自我。


一個人旅行,就是要尋找自己面對自己。路上遇見的每個陌生人,都是反映慾望渴求與真我的明鏡。沙漠誠如人生,長路漫漫風光不一定明媚。河水淙淙,時間川流不息。年青放眼前途未卜,甚麼都像有可能,甚麼好像都不行。人到中年,忽然才發現遺憾很多失落很多,委過他人不成才發現全部都是自己一手造成。趁尚有青春,何不摘掉包袱放手一搏?


Background Music: Revolution – 朱凌凌

Falling slowly [濫看]

友都說 Once 是一齣好片子,不能不看,但我就是看了又看電影簡介都不以為然。到真正開始看起來還覺得挺粗糙,像大學生拍的録像 project滿滿青春記事的味道。想那女孩就去把她追回來啊! 玩音樂不如就録音試試給唱片公司自薦啊! 上班跟予人好感的男生比較之下當然是和後者放任一天更好啊! 年青的傻勁,青澀卻討好。

於是前半部就在追逐攝影機的位置中過去,一是聯想起老師播放的外國人習日語影像,二是想,這不是 indie 樂隊希望突破市場的 the making of (our album) … 嗎? 而且是肉緊很多的陳綺貞呢。開始時生硬兀突不自然,到了中段才漸入佳境,誠如製片所說的,漸漸觀眾隨 the guy and the girl 的黙契漸深而變得忘卻鏡頭所在,真正開始在看戲跟主角們一起製作唱片短暫地一塊呼吸存活。

訪問裡導演說他不需要完美的劇本,也不耐煩花一年半載就只為寫一個劇本,是以Once 的製作就只基於僅60 頁的劇本上。導演與友一起合拍的這齣電影所以予人 home-made / bedroom or garage production之感,看來也就來自大伙一同思考揣摩故事該如何發生並發展的緣故。


Once 所以感動人,melodic 的 ballad 自然功不可沒,更重要的在 the guy and the girl 的短暫共對,他倆在短短刹那間併發的花火、點到即止的漣漪與餘音。是的,故事根本無用說白 [主角也毋須有名字 (觀眾才代入得更徹底)],重要只在捉到發生的一刹那 —— 那種當時好像要發生應該會發生但最後卻因為要理智而沒有讓它發生,事後回想起來依然感動或激動戀戀不捨或遺憾怎麼當時沒怎樣了的殘念。後來回憶就如柔鏡下的影像 —— 午後的陽光特別美,而這生似乎再也沒有多一次機會。

美,是因為有限期。


Background Music: Heysatan - Sigur Rós

2008-06-23

喔噢 [偶像崇拜]


向來喜歡 Vivienne Westwood 我行我素。
話說 Carrie 穿了西木的裙子在Sex & the City: The Movie裡亮相;設計師本人卻表示對該電影 “並不欣賞”,更指電影的造型師既悶蛋又沒啟發性。聽她這樣一說,巴不得馬上跑到專門店多買兩件小玩意給太后進貢一點。

華衣美服誰不愛? 哪個女人不愛 Manolo? 把一堆名字穿上身除了說明閣下有購買能力卻不能反映個性或品味,倒像掛上價錢牌的 mannequin 而已。友曾說香港有個奇怪的現象 : 男女老少穿得不怎樣 (甚或醜樣) 肩上卻都有個大 Monogram、Logo 特大的衣服鞋襪也證實特別好賣。

友人 F 說初中時專買特大 logo 極盡 snobbish,“驚死人唔知” 自己穿甚麼;現在於中環金融中心地帶上班的他卻是非常內斂衣服連 “嘜頭” 都幾乎沒有。同房的衣古靈精怪卻總是穿得很有個人風格,我的友,於我而言是有型。

在學校當差每天接觸設計學生,一個個身上東西動輒過千,漂亮是漂亮,只能嘆句父母有錢真好 (笑)。然而好看歸好看,總不見得玩味十足叫眼睛放光讓人大喊有型。

說遠了,其實只是要讚西木超爆型。

不囿於華麗不單求外表漂亮,西木總在挑戰人們的底線。一件件具挑釁性的衣、飾、鞋甚或口號,管她已是六十有七,仍是在在令人心臟狂跳。是的,我們都不是 Barbie 或筋肉 Ken,天橋上的 immortal 現實生活更是沒幾個,西木強調要好玩要 sell sex 我們都未必划得來;可她說 “You have a better life if you wear impressive clothes” 卻如給世人的一記明燈。那怕是小物,她都有辦法做得搞怪過人。
















[Bondage boots,注意鞋頭腳趾形]


[Penis drop pendant]

[Touchwood pendant]


Background Music: 01.喔噢(女版) – Pixel Toy

2008-06-22

我們同一天生日 [濫看]

常懷疑大家對 Edie Sedgwick 之死心懷愧疚,今天才對 Kate Moss 如此寛宏大量。若不,怎麼同是 it girl、各路大師女神繆思同樣濫藥但卻有著如此迴異的下場? [話分兩頭,說實話自咸豐年前莫斯小姐搭上尊尼特普 (是為特普先生的黑暗時代) 已對其好感全無]

Edie Sedgwick 與 Andy Warhol

透過反映導演主觀的電影來評定 Warhol 的價值是我的輕率,我委實是不懂 Warhol 的成就;但就其物化身邊人事物、把自己調整成產品的標籤再作商業銷售的技巧而言,今天的 Tom Ford 實在不過爾爾。

Hayden Christensen 的角色說 Warhol 不過是利用 Edie 而她根本從未看清世上事物的真實面,Edie 所受的衝擊直是不能言傳。由成長經歷慢慢培養建立起來的 ego,很大一部分來自外界的肯定與同輩的認同。一個自己很愛,另一個自己一直崇拜仰慕並倚賴 (也給了她最重要的肯定);他們卻都不理解 Edie 對萬事萬物抱持完全信任態度背後的危機,也沒有愛她愛到完全擁抱她所有的地步。看不出此其中的撕裂與掙扎而雙雙放手的兩人,完完全全毀了 Edie 的人生。

愛 Edie 的心疼她一下子失掉對她而言不可割失的二人,愛 Warhol 的會辯護說其情感與 Edie的同樣脆弱而纖細因此才嚴重地保護自己完全抽離。Edie 跟 Warhol 走在一起,根本是極端相似的因子聚合。


敏感足夠殺人嗎?

把 Edie 看作容器,她對身邊人的愛與信任從無所謂的半滿或半空,她只想有更多更多的人跟她在一起,在得到的同時她也樂於分享彼此寵愛著的感覺。如此的女子,放著她不管任由她如形隨影聲嘶力竭都視若不見,她心中的痛慢慢就變成黑洞吞噬意志。抑鬱患者不見得全都管有自殺傾向,倒是,更常感到無能為力而逃避現實不求苟全。


對藥物的倚賴與沉淪在另一角度看恰是放縱感官從而麻木自我。頭痛管吞阿士匹靈,胃痛管吞胃藥,情感上的痛卻是無藥可治;只有迷亂所有的感官讓思考都進行不了她才悄悄感到寬慰得到一刻安寧。她不是不要救自己,只是實在無能為力,無能為力於找到能堵住黑洞的温熱大手。

電影的社會意義

看戲總是無法抓住電影的重點,或脫離影像表面閱讀更深一層的意義,我看到的只是我想看的東西而已。Film as Social Practice 就曾指出觀眾對電影的理解取決於他們對理解電影的經驗或技巧,是以才有甲之熊掌、乙之砒霜的電影門類。Factory Girl 無疑是靡爛有餘內容不足,但就反映 Edie跟 Warhol、男友、家人以致朋友關係的不圓滿所造成的抑鬱後遺,在我看來倒是有令人印象鮮明的描繪。


Background Music: Hated Because Of Great Qualities – Blonde Redhead

2008-06-02

永遠的聖羅蘭 [悼]


在六十年代,穿褲子的女性往往被酒店或餐廳侍者拒諸門外;那年頭愛美又時髦、穿著 Yves Saint Lauren Pantsuits 的女子往往就一骨碌把褲子脫去繼而大步誇進門內。這個聽來的故事一直深深打動我,心想,穿 YSL 的女子多酷!

19 歲就憑他設計的 cocktail dress 奪得 International Wool Secretariat contest 大獎及三獎 (之前一屆的比賽亦拿下大獎),比同年拿下外衣獎的 Karl Lagerfeld 有著更耀眼的光芒 (裙子始終是女服最重要的項目罷 ?!)。不僅以使女性更漂亮為任,YSL 要以他的衣服對女性作出肯定、使女人變得更自信。


打破女性只穿裙子的穿衣邏輯,隨年代改變、女性於社會角色轉型,YSL 設計出中性的 jacket and pants 女服。中性,卻又不失女性的嫵媚,YSL 的衣服改革了人們箇有的觀念。在挑戰傳統的同時,他也為婦解運動貢獻出一分力。

[把時裝與藝術融為一體的 Mondrian day dress / autumn 1965; 那年我在讀初一,自美術課搜集 Mondrian 資料時驚鴻一瞥便自此念念不忘]

經典的 le smoking 更是 YSL 賦予女性自主權的象徵。YSL 的衣從來不止於時裝,更是時代變革的印証。於 02 年宣佈退休的他,昨於巴黎寓所逝世,享年 71 歲。

[永遠的 le smoking, Helmut Newton 攝於 1975 年]

Saint Laurent defines a tuxedo in his own words:

"For a woman, le smoking is an indispensable garment with which she finds herself continually in fashion, because it is about style, not fashion. Fashion's come and go, but style is forever."

Background Music: 07 - Candy Land - CocoRosie
本來覺得 Portishead 最襯 YSL, 可 CocoRosie 更顯得聖羅蘭詭異夢幻而華麗罷?